为人父母,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,尤其是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。
在物质方面,大家总是能买好的就绝不买差的,秉持“跳一跳够得着”的态度养育孩子。
比如,我身边不少亲朋好友,从孩子出生起,就在各个方面精挑细选,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,尽量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下,做到最好。
我刚生下女儿那几年也是如此,一心想着给她最好的。
然而,随着我深入了解育儿知识,才发现这种行为对孩子并非好事,尤其是没有节制的给孩子买玩具,甚至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大脑。
我们的孩子已被玩具“包围”
你小时候有多少玩具?你的孩子又有多少玩具?
《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:近年来,我国儿童玩具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家长为孩子购买玩具的频率和金额也在不断增加。
自从有了女儿后,我经常带着她去有同龄孩子的亲朋好友家串门,无论去了谁家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玩具。
从客厅到卧室,甚至卫生间、厨房里都散布着孩子的玩具。玩具车、拼图、积木、玩偶……五花八门,琳琅满目。
比如,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,玩具多得简直像开了一家小型玩具店,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,从进口的高端品牌到普通的塑料玩具,应有尽有。
每次去他家,她都会兴奋的给我展示,自己最近又给孩子买了什么新玩具?以及自己为什么给孩子买这些玩具?
总之就是,玩具不贵,孩子都要了,不买总觉得对不起孩子,而且这玩具还挺益智。
作为一个生活在二线城市的普通家庭的老百姓,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,都拥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玩具,更别提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、经济条件更为优渥的家庭了。
毫不夸张的说,有些孩子,甚至还没出生,就已被各类亲朋好友购买的各类玩具包围了。
玩具是如何悄悄“吃掉”孩子的大脑的?
我国有句俗语叫“物极则反”“月满则亏”,意思是一件事如果过度追求或达到极致,往往会适得其反,给孩子买玩具亦是如此!
成为妈妈,我读了很多关于育儿方面的书,也经常在网上阅读一些育儿资料,随着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的积累,我发现玩具对孩子而言,并非越多越好,结果恰恰相反!
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·茜尔娃,曾对3000名3—5岁的孩子,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跟踪调查。
结果发现:玩具较少的孩子,在智力水平上,往往高于那些玩具成山的同龄孩子。
哈佛大学的研究也发现:父母经常给孩子买玩具,可能会导致孩子变得越来越笨。
玩具是如何悄悄毁掉孩子的大脑的?
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被玩具包围的孩子,你就会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!
说实话,女儿3岁之前,我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,那时我也经常不断地给女儿买玩具。
可是,时间久了,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,那就是每次我给她买的玩具,她都玩不了多久,就扔在一旁再也想不起来玩了,并且家里明明买过这玩具,可她外出看到一模一样的玩具,还是哭着闹着要。
教育家认为,当孩子面对过多的玩具时,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,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在玩一件玩具,无法专注于深度探索一个玩具,从而影响专注力的培养。
此外,玩具较多的孩子,由于被玩具过度吸引,也很难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、游戏,进而减少了亲子互动和语言交流的机会,这可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。
专注力、语言、社交能力等都是智力组成的关键因素,这些能力受到了影响,智商发育自然受到影响。
给孩子买玩具的几点建议
玩具数量:一次性呈现的玩具不超过4个
托雷多大学曾经就“玩具数量与孩子的专注力关系”做过一项调查研究,结果发现:当孩子在有4个玩具的环境中玩耍时,他们能更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玩具,而当玩具数量增加到16个时,儿童的专注力明显下降。
所以,我们在给孩子提供玩具时,一次性呈现的玩具不宜超过4个,不然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,不利于专注力养成。
玩具安全:不买“毒”玩具
孩子年龄小,免疫力低,现在玩具市场鱼龙混杂,质量参差不齐,父母给孩子入手玩具时,宁愿多花点钱买质量好的品牌玩具,也不要贪便宜买毒玩具。
比如,甲醛超标的捏捏乐、毛绒玩具,含有硼砂的低质量橡皮泥、假水玩具,增塑剂超标的低质量塑料玩具等等。
同时要注意玩具的构成,避免购买带有尖锐边角、小零件易脱落、弹射功能的玩具。
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玩具
就像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,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发育关键点,玩具选的对,起到的作用事半功倍。
比如,0-6个月的孩子,主要通过感官刺激来发展视觉和听觉能力,这个阶段我们就要重点关注感官刺激类型的玩具,比如黑白卡片、彩色旋转音乐盒、摇铃等。
再比如,6个月到1岁的孩子,正处于手部精细动作和抓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,这时候适合选择抓握类玩具,比如软硅胶牙胶、布书、大颗粒积木等。
【今日话题】
你观察过被玩具围堵的孩子吗?
你认为玩具多了会损害孩子的智力吗?
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,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。